一个人,不需要真正作恶,也会成为一个恶人。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无法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心中一旦有了歹念,如果你再通过某些言行,用一种看似善意的方式,把歹心变成了恶行,酿成了恶果,你就一个不折不扣的歹人,比明目张胆的坏人,还要坏。用日本作家江户川乱步的话来说:越是单纯的意外,越可能是精心策划的谋杀。他在短篇小说《红房间》里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用某种独特的方式,兵不血刃地杀了99个人。重点是,没人认为他杀人了,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好人,就连警察也没发现他的破绽,他依然自由地活着。他是如何杀人的?没人知道。直到有一天,他亲自说出口,大家才觉得瑟瑟发抖,寒意丛生。第一个受害者是一个流浪老人,被一辆车撞上了,司机找不到附近的医院就问他,而他那天刚好跟人喝酒,回家晚了,遇见慌张的司机,他对附近很熟悉,就告诉司机往前走几百米就有一家M医院。然后,第二天他自己睡醒后,回想这件事,开始后悔,因为M医院是一家皮包公司,医生无德,能不能做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都是个问题。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不见得能被医治。所以,他不应该告诉司机去M医院,应该去另一家口碑很好的K医院,就在M医院的反方向。他立刻去M医院打听情况,果不其然,伤者死了。因为当时是凌晨一点多,M医院推三阻四不想开门,也不想接受这个伤者,导致伤者的救治时间被耽误了,最后死亡。他认真想了很久,然后得出结论:他才是凶手。司机只是撞伤人,M医院本就没有医德,这些他都知道,如果他当时第一时间让司机送伤者去K医院,一切都会不同。按理说,能反思到这个程度,证明他本性不坏,还是大善。遗憾的是,这一善念,转瞬即逝,他像一只困兽,从中嗅到了另类的生机:做好人好事,隐蔽且完美地伤害他人。比如,他逗趣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让他对着一根铁丝撒尿,孩子照做了,结果孩子砰地一声倒地,触电而亡。小孩子不知道铁丝跟避雷针绑在一起,但他恰好发现铁丝有一处绝缘体剥落了,而孩子所在位置就在那里,所以,他故意激将小孩子,孩子撒尿导致自己触电而死。他对着孩子的母亲安慰几句后,就光明正大的离开了。没人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谋划。没人将他和罪犯联想到一起。这次成功,将他心底的恶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他一次又一次,有意无意地故技重施,导致很多人因此丧命,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最惨的一次,一辆小火车因为铁轨上一个大石块翻车了,17个人因此丧命。罪魁祸首就是他,他计算好火车到来的时间,看准一处转弯弯道,然后去爬山,假装脚底一滑,摔倒在地,把一个石块踢了出去,而石块滚落后恰好停在了铁轨上。他一路奔跑,下山去报警,原原本本把事情说了一遍,警察还没来得及出动,火车就准时经过,悲剧也就此发生。这个隐形恶人,只是被警察狠狠教育批评了一顿,关了一晚上就放他走了。他在自我陈述这些犯罪事实时,就像在说一个别人的故事。靠着看似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幌子,他让99个人因他间接致死。你根本想不到他的那些手段,但你一旦开动脑洞,就会细思极恐。他真的是坏透了,可惜法律却不能制裁他。一没证据,二没动机。这就是江户川乱步在《红房间》里,给读者呈现的烧脑局。如果这样的人,真的存在于你我身边,我们又该如何撕破他的伪装,让他受到正义的制裁呢?作为日本推理小说的开宗立派者,江户川乱步的精巧构思和烧脑推理,确实是其他同类作家难以超越的。除了《红房间》,他还在《猜疑》这一小说中写了一家人因为父亲意外去世,开始相互怀疑,儿子怀疑母亲杀了爸爸,因为母亲被爸爸家暴。妹妹怀疑哥哥,因为哥哥不喜欢爸爸,憎恨爸爸,而哥哥也怀疑妹妹。一家人各自心怀鬼胎,真相却只有一个,不看到最后,你压根想不到结局竟然如此。看推理小说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事情,你可以顺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深入,去探索蛛丝马迹,去突破思维陷阱,去找寻唯一的真相。这个过程,是一个将自我化身侦探,绞尽脑汁,细品人性的过程。看过好几本江户川乱步的作品,这本收录九篇烧脑命案的《红房间:江户川乱步诡计篇》确实值得每个悬疑爱好者入手。----------End---------文图/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