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辉映,社会上也开始出现了一批反映打黑除恶战役的文学作品,其中大多数的格调是健康的,能够将深刻重大的主题与曲折婉转的破案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故事性和教育性水乳交融,令人阅后感到既有趣味又受到了教益。然而不容否认,在此类题材的创作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基调出现了偏差,这从书名中就可见一斑,走进书店,《黑道风云20年》、《黑道》、《打黑》、《黑道悲情》、《狱霸》等黑道小说扎堆行销;打开小说阅读网站,《黑道校花》、《黑道枭雄》、《黑仔传》、《黑仔传说》、《我的黑道男友》、《恋上黑道MM》、《当黑帮小姐遇上黑帮少爷》、《黑道公主求爱记》、《乖乖千金VS黑道王子》也是层出不穷。这些所谓的黑道文学,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虽然在客观上都承认黑社会的非正义性,然而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往往走向社会主流的对立面,不是刻意张扬黑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的义气,宣扬所谓大哥情怀,就是细笔描摹各种犯罪经过,以展览丑恶为能事,可谓“名为托讽、实违本旨”了。难怪有识之士要发出这样的质问,这些作品是要揭露黑暗,还是教人学黑?
文学创作中当然需要涉及具体的案例和犯罪情节的描写,把反面人物全部写成一坏到底的脸谱化创作方法也早已被作者所摒弃,但若以为仅靠渲染犯罪、暴力、色情的情节,甚至把扫黑文学写成黑道赞歌,就可以得到读者的首肯,获得很高的市场价值,则又不免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创作出版打黑除恶文学作品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政治性都很强的工作,并须以科学的精神和理论来指导创作出版实践。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理应成为创作和出版此类作品的一条重要原则。文学作品理应是诗意和审美的栖息地,一味地卖弄感官刺激和享乐精神,乃是猪栏里的理想,绝非当代读者的品位。所以打黑除恶的文学创作理应坚持弘扬正气、惩戒邪恶的创作基调,体现党中央扫荡腐恶的坚定决心,给违法犯罪者以震慑,给人民群众以鼓舞,只有基调正确、格调高雅的文学作品,才能够真正地让群众满意。
黑道赞歌式的文学作品的出现,是当前社会浮躁风气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行为。制止这股歪风,除了需要管理机关的监督外,更需要创作者的洁身自爱。古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越是在社会转型期,文艺作品越是应该坚持不懈地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越是应该反映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传递给读者积极健康的情绪,少一点浮躁气,多一点责任感,使社会主义文艺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李子木
再举几个实际例子:作家曲波如果没参加过东北剿匪,怎么能写出《林海雪原》呢?作家周立波如果没参加东北的土改,怎么能写出《暴风骤雨》呢?当代作家蒋子龙如果不熟悉工厂的生活,怎么能写出《乔厂长上任记》呢?等等。
这里为什么强调写新颖的内容呢?因为任何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都要与时俱进,是时代的产物!都要表现时代的新生活,反映时代的新问题。
本来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目前我们的文创,包括作家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实际生活相比,还相差甚远!凡是贴近时代生活或写时代生活,往往能出好的作品。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何士光同志的小说《乡场上》,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这些优秀的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时代的气息吗?
外国文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提高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途径2、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探究3、英语教学中渗透外国文学名著的路径4、英语茶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探析5、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翻译全文总字数:20354字篇一:提高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途径提高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途径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提升途径一、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的现状分析(一)具体问题第一,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中国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中国语言文字表达习惯与表达方式,所以在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之时,也会习惯性的运用中国语言文字表达习惯及方法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此种鉴赏背景下,就会出现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而不能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描写内容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出现理解方面的偏差。具体教育教学之中,如果老师不能意识到此点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必然会使得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较为困难,无法将外国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作用发挥出来。第二,鉴赏方向不正确。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之时,其侧重点在于文化内涵及人文内涵方面,但就从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鉴赏时总是存在重知识轻人文的情况,将大多数的鉴赏时间都用到了对文学常识、概念等的学习之中,或者仅停留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分析之中,使得文学作品的学习较为片面。此种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孤立现象及个体的研究方向,使得外国文学作品没有与文化内容结合起来,不仅无法让学生感知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的价值,还会使得学生的鉴赏缺乏深度与广度。(二)原因分析之所以存在上述两种不良鉴赏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三方面导致的:第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较多老师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视度都不足,认为既然是外国文学作品,那么就不需要学生深度的去解读与鉴赏,只需要简单的读一读与看一看就行了,没有对学生进行鉴赏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此种不良教学观念引导下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就会使得具体的教学缺乏目的性,不能将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失去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也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其鉴赏兴趣缺乏,自然文学素养也没有得以提升的机会。第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较多大学生都认为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大,将来就业也没有明显帮助,也没有出国的打算,还不如将时间用到学实际技能方面。这便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具体表现,此种学习态度的影响下,自然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会处于不断减退状态。第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较多大学老师在开展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并未考虑外国文学作品的特征及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差异,常常采取的还是单一的释义讲解等方式,这也是导致较多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时方向有偏差的重要原因,无法保持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的积极性,自然鉴赏力较差。二、提高大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意义分析第一,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及现象,大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通过对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的阅读之后,学生能对20世纪初的英语社会进行了解,感知到拜金主义现象存在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及引导。相信通过这样感悟性的阅读之后,学生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第二,提供情感体验机会,丰富情感世界。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相同的,都是优秀作家对各种人物、事件等的描述,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之后,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就不会在仅停留在单一的字词句表面鉴赏中,而是会感知到作品中各具风格的人物形象魅力,并与作家、作品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相信此种鉴赏背景下,必能够不断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机会,达成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目的,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及发展的作用都不可忽视。第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能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比如通过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阅读之后,能深受主人公不畏困难的精神所感染,这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榜样。此类的外国文学作品是非常多的,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能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后续的扬帆远航奠基。三、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途径分析(一)激发学生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想要顺利达成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力的教育目的,第一点就需要老师有效激发其鉴赏的兴趣。具体而言,老师需要对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心理进行了解,基于他们的实情去教学与引导,相信会更好的增强其学习兴趣,乐于主动参与到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之中。比如在鉴赏莫泊桑《项链》之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方面着手,让学生围绕各人物对话内容进行了解、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角色朗读,这
上一篇
最好的文学作品是什么样的
下一篇
带系统的小说完结本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