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四大名著开始指向中国古代小说,但还有不同的说法。之所以此时发生这一转变,与时代文化风气有关。粉碎“四人帮”之后,开始拨乱反正,以前被视为封建落后的古代文学作品解禁,民间出现了读书热潮,《三国演义》这四部小说作品本来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历代读者所喜爱,此时受到热捧,被称作四大名著,自在情理之中。
其后,四大名著逐渐成为专有名词,内涵固定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小说的合称。
文章写到这里,可以进行总结了。据笔者搜检各类数据库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四大名著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是出版商为宣传书籍而创用的一个词语,长期以来其内涵并不固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和古代小说联系起来,很快成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的合称,成为专有名词。
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三国史上最爱哭的人是谁?三国时期最能屈能伸的君主是哪位?蜀汉五虎将就武功而言,座次当如何排?曹操麾下诸将领,谁更能征善战,骁勇为先?周瑜、诸葛亮二人到底是惺惺相惜还是互相妒忌?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人,请不要因为一部小说而轻视了正史。本书是一本关于三国人物的文论合集,从三国人物各方面“硬实力”进行比较,对三国人物性格及这些人物在三国时期对政治格局的影响进行了梳理,通过人物维度体现作者关于三国的个人思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自公元190年军阀混战至280年晋灭吴统一南方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使读者快速对三国时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尊重历史真实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没有任何虚构、夸张和戏说,还原历史人物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的真实面貌、思想作风,总结三国时期统治者内部政治军事斗争的谋略经验教训,以为后人借鉴。
刘备为夺回荆州给关羽报仇,率倾国之兵东征,却在猇亭被东吴陆逊打败。随后,刘备白帝城托孤,将儿子跟国家都交给诸葛亮。诸葛亮临危受命,稳住大局。而后南征平叛,北伐中原。诸葛亮为全力北伐,与东吴联合。孙权称帝,三国鼎立正式形成。为兴复汉室,诸葛亮先战曹真,再斗司马懿,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