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时代,西方人传颂的是不着边际的圣经故事和圣徒故事(比如圣乔治屠龙),后来演变成骑士文学。骑士文学一般讲真实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但肉麻程度,连他们同时代的《堂吉诃德》作者都受不了,比较偏向于才子佳人,而不是帝王将相。
莎士比亚演义了凯撒和英国七个国王的生平,现在全世界对英国历史的直观印象都是来自莎士比亚戏剧。他为了增加戏剧性,虚构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重塑了英国历史,但是没有他重塑,别人连这一点也懒得了解。
后来关于西方历史的创作,很多是基于莎士比亚虚构的事件,这些事件太深入人心了,让历史人物跃然眼前。有了对人物的理解,看历史事件才有代入感。
比如凯撒被刺杀时,一回头:“也有你,布鲁图斯(他一直照顾的年轻人)”然后放弃反抗的段子,是莎士比亚编的。就算不了解凯撒的人,看到这个段子也会动心,然后想了解为什么他们背叛凯撒。
这就是戏剧的力量。西方历史比较悲催的一点是,莎翁之后,再无莎翁。
一饭千金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悬.
我要一个中国历史人物的一小篇故事,不需要太多。最好是近代历史的。
在这些人当中,本书收录了其中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乾隆和宣统,.乾隆时期还出了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坤。他贪污钱财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1秦琼卖马[释义]秦琼:人名。比喻英雄末路[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秦琼,.把人工培育的人参当韩国野生参骗钱啦……“指鹿为马”来源于历史故事。秦始皇死.
小小说之路永远没有终点,正如它的起点上溯千年依然浩渺无边一样,小小说的前路,存在未知性,需要探索性,而其艺术生命则永远色彩斑斓。本文试以《西门诗》《孝》《骨朵桃花》为例,谈一谈小小说要注意的几个关系。
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于历史之外,写作更是始终割裂不开。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可视为历史,但存在虚实真伪,而时间又是一条河流,历史中有很多智慧可资后世借鉴,写作如果深挖进去,小小说必然藏有大智慧。《西门诗》《孝》《骨朵桃花》都与历史长河有关,是历史文化的延伸讲述。它们有个共同点,是以历史为背景,故事情节在历史中徐徐展开,叙述在虚实相间中巧妙演绎。《西门诗》写的是元末明初的民族矛盾民族斗争故事。《孝》以历史上“王权”争斗为背景,演绎一段血雨腥风之后看似平静实则潜藏风云的人文地域故事,人的入世与遁世、行孝与否,全在于环境和态度。《骨朵桃花》建构的桃园艳遇图,固然有江南烟雨的轻灵与朦胧,亦有桃花三千里的辽阔与绚烂,但文中的“宋之远”“崔颢”,代表的是一个个文化符号,仿佛弱宋(注:有人说是隆宋)与盛唐,“桃花”则更像一种盛唐文化意象。弱宋之于盛唐,与宋之远之于桃花,结局都是一样,最后都是“桃花怨”。《西门诗》写官府要百姓认捐修桥,桥修成了,这是实,而虚呢?在围绕修桥双方斗智斗勇的背后势力和结局变化,桥成为官军渡河剿灭义军的往来通道,但充满戏剧和讽刺性的是,文章并不揭破,而是隐晦,是绵里藏针,最后埋葬它的也是桥,义军通过桥渡河战胜了官军。《孝》这篇文章,“孝”是双关语,一是名字叫“孝”的孩子,二是指“孝道”“孝行”。“孝”为减轻母亲路途奔波的艰辛,方便探望出家的父亲,秘密雇人修路,“尽孝”是实,“虚”呢?剥开现象看本质,文章里面的“孝”路与“孝”桥,以及修路人最后不知所终,揭示的是一种世事浮沉缘起缘灭的诡变和人性命运的变迁,佛法讲因果,菩华法师的一句“一切随缘”,世间万千纷争起伏,全在红尘看破后尘埃落定之顿悟。《骨朵桃花》的讲述亦真亦幻,使人仿佛自由穿行在古典与现实之间,那些追寻,留下的是黄鹤般的“桃花怨”,是历史的天空涤荡的人性唏嘘,执着与半途而废的分水岭,就在于追梦人在距离终点的一步之遥处止步,留下的惋惜、教训和余音始终让人深思。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说“死亡的历史可以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历史有纵横,有文明的轨迹,有经验和总结,文学不可能脱离历史,但并不忠实于历史的史料叙述,小小说在历史间寻根问祖,在经典作品上扶犁拓荒,其意在发现、洞悉和复活,并在经验中推陈出新。小小说要在历史中、在经典作品上,深研细磨,不断探索创新,以自己的创造融入新思维新描述新手法,进行历史复活和艺术思想再创造,给人类某种启示启迪,而作品就是艺术创新的结晶。《西门诗》中的历史洞悉,在于历史可能存在的循环,统治阶级一旦鱼肉人们,其必然的结果是遭到人民的反抗。《孝》的复活记,是千百年一脉相承的“孝道”历久弥新,不因岁月或朝代更替而消亡,延续与否,全在社会环境和人物自身。《骨朵桃花》本身就是在古典与现实间穿行,诗意讲述,更加深了精神意象的重构,传递出的教训,永远值得深思,这就是历史的现形记和复活记。唯其虚实相间的讲述,使得故事变得生动、变得立体、变得韵味,更加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因为重新演绎,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仿佛当年的再版,而文章因为言近旨远,意蕴丰盈,令人眼前一亮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复活加上创新,小小说就如同精致的诗歌一样,想象力、情绪与意蕴相融,传递出一种淡远的神韵和沧桑的劲道。当然,如同绘画一样,小小说的技巧也需要创新。虚与实是相对的,表现主题写作手法亦在灵活,凡新颖的,必是令人难忘的。杨晓敏说“《骨朵桃花》是在传统古典文学土壤里开出的一枝新蕾”,雪弟说“在小小说作家中,刘帆是独特的”,新蕾也好,独特也罢,其意思一致,肯定的是与众不同,有创新。如何创新?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此等把握运用,“复活”本事,“创新”技巧,全在作者的立意和调度构思之中。行之行止,功在道法自然,难在道法高深。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取,不行者更不可取,个中之妙,全在多思想、多揣摩、多领悟和多实践,这里没有固定的路,也是没有终点的路。
上一篇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