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书评

金庸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是

  • 书评
  • 23-05-07
  • 点击次数:16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看到标题是不是被吓一跳,怎么突然想起这句话了。请原谅我,我也是刚想起来没多久。

李寻欢,人称小李飞刀,其飞刀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兵器谱排名第三。江湖评价:小李神刀,冠绝天下,出手一刀,例不虚发!意思是李寻欢的飞刀从不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必中目标,绝无人能躲过。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出自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先生作品系列里。第一部《多情剑客无情剑》,第二部《边城浪子》,第三部《九月鹰飞》,第四部《天涯.明月.刀》第五部《飞刀,又见飞刀》。其中《边城浪子》与《天涯.明月.刀》被拍成电视剧,相信与我年龄相仿的朋友曾经看过。

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南昌,汉族。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瞎论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武侠小说从创生以来就一直难登主流文学殿堂,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俗”字作怂。这也难怪,因为它针对的读者群向来就不是才子佳人。直到金庸先生的横空出世才扭转了世人对武侠小说的“低俗”评价,而金先生也众望所归的成为武侠小说文雅化的代表。但大家却往往忽略了一个在这场“革命”中更加举足轻重的人物——梁羽生。就我个人看来,若论文雅,同类作家中无人能与梁羽生比肩,读他的小说时我常有一种读清代通史的感觉,就连金大侠自己也承认“古典文学功底比不上梁”。也正是由于过于文雅,梁羽生的武侠影响力大大逊色于金庸,曲高和寡古今如一。至于古龙,才气横溢而自不能控,过于泛滥的作品数量与轻率的写作态度使他的作品只能如快餐般被人消磨于火车,旅馆之内,匆匆嚼食了其中内容就顺手扔到了角落里,是为“俗”派代表。现在我前面所讲的排列方法就可以成立了,梁羽生为雅,古龙为俗,金大侠却在雅俗的杠杆间寻到了一个最为巧妙的平衡点——雅俗共赏。莫要小看这小小一点,说来简单做来却难于上青天。从古至今能准确触摸到这个点位置的人少之又少,过雅过俗还好说,最惨就是不雅不俗,一个捧场的人也没有了。

以上只是笼统的从作品定位上比较了一下,若是具体分析古,金,梁三位大师的小说,金大侠能够得到最广大读者群的支持更是在情理之中。以作品人物的塑造为例,有人曾提出读者在读小说时喜欢采用“代入法”,就是将自己幻想为故事主人公。那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古龙笔下的人物如小李飞刀,楚留香,小鱼儿………莫不是聪明得不可思议,英俊潇洒得一塌糊涂(说句难听话,简直就不象人了)。读者见之就已自惭形愧,即使勉强“代入”怕也是痛苦大于快乐。再看梁羽生,梁大侠笔下的主人公几乎千篇一律地是些翩翩公子,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人人张嘴就能吟出几句诗词来。虽说比起小李飞刀们多了些人味,但同样令读者敬而远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最后再来看金大侠,郭靖,杨过,令狐冲,韦小宝………一个个亲切的名字立刻从脑海里闪现。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性格缺陷;也会因馋嘴误事,也会因天分低而挨几个耳光。如此主角如此小说岂能不引起读者共鸣令其爱不释手?在网上看到有人评价古龙的小说写妖,梁羽生写仙,而金庸的小说写人。一言以蔽。

从为人性格角度看来,金大侠的成功也绝非侥幸。据说金氏小说原是作为连载形式登在《明报》上,年代过早,具体文章我找不到,不过想来在当时那种一期一续的情况下金大侠也只能想到哪里编到哪里,水准要大打折扣。我们今日所见的十几部大作是经过金大侠潜心十年的“逐字逐句修改”才磨出来的,与当初的初稿怕是要判若两书。古,梁二人的才力决不输与金庸,但这份“磨”功却远为不及。梁羽生也许还好些,古龙一旦拿了稿费“连写了一半的书也扔下不再动笔”,更别提花时间修改了。再者说小说家也并不是才高就能胜任,小说以情节取胜,作为小说家总要多一点心机,改头换面,歪打正着,假戏真做,掺水加油等等伎俩都要会一些。梁羽生的文人气太重,作品情节过于简单,单调,“往往一泻无余”。写写诗词是好的,做小说家则是很大的弱点。不知梁先生封笔后的境况如何,想来也无非就是大隐于市,偶尔为人签个名题个词什么的。古龙就更不必说了,赏尽佳人后醉死在酒杯里。只有我们的金大侠,不但将《明报》经营为出版业巨头又不忘到北大做教授,端的是意气飞扬风光无限。尤为难得的是他还频频涉足政治领域,中港台四处奔走,起草宣言,得领导人“亲切接见”,才华可谓盖世,城府可谓深远。其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博大精深也就不足为怪了。

金庸众多的武侠小说中,到底哪一部写得最好呢?

其实以我个人来看,金庸写得最好的武侠小说,那当属《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来说,那都算得上是他作品中的精品,很少有哪一部作品,写得有《射雕英雄传》这么传神,这么让人喜爱。

相信大部分的人只要读过了《射雕英雄传》那么头脑里都会留下郭靖和黄蓉的身影,这两个人物塑造的太成功了,应当说整部的《射雕英雄传》里,那么多的人物,每一个那都是塑造的很成功。但是郭靖和黄蓉塑造得太过于成功了,以至于读者看完了之后,那头脑里总会出现憨厚的郭靖和调皮的黄蓉来。

我是在读初中的时候读过了这部小说,当时真是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事的感觉,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部小说。一读完这部小说,我就喜欢上了金庸,立马找来了他全部的小说,开始没日没夜地读,以至于后来,差一点都要荒废学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