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书评

大武侠之历练系统 小说

  • 书评
  • 23-09-25
  • 点击次数:12

一代武侠小说家金庸去世,享年94岁

夏梦原名杨濛,1933年出生于上海,一生主演过近40部电影,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头牌影星。夏梦一生鲜少八卦,最有名的轶事便是流传甚广的作家金庸曾对夏梦颇为恋慕的传闻。坊间曾传言金庸早年在长城公司做编剧时,曾暗恋过夏梦。为了追求夏梦,曾经化名为“林欢”,为她量身打造了电影《绝代佳人》的剧本。

金庸还将夏梦比作西施,“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甚至还曾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小龙女”“王语嫣”等文学角色。但夏梦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商人林葆诚,从一而终,两人一起携手走过半个世纪。金庸对夏梦的情愫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

2016年10月30日,夏梦去世。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

金庸也有遗憾,因为晚年他想让自己的学者身份像报人和小说家一样被社会公认,但金庸被质疑最多的是他的学术水平,因为在金庸作品里,能称得上历史学专著的只有一本《袁崇焕评传》。且不论金庸的学术能力如何,从他的武侠小说作品中能看出他的文学和史学功底力透纸背。

金庸最喜欢两位河南诗人——杜甫和韩愈,而且经常在小说里向他们致敬。且看《笑傲江湖》中华山剑法的招式——有凤来仪、白虹贯日、天绅倒悬、苍松迎客、无边落木。其中“古柏森森”明显来自杜甫《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无边落木”则源自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岳灵珊小师妹的一招“岱宗如何”是摘自杜甫《望岳》第一句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武侠小说介绍

新派武侠的崛起,还在于它们具有浓重丰厚的传统文化涵量。不但作品用传统小说的语言写成,而且举凡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最具特色的成分,如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儒道墨释、医卜星相、传说掌故、典库文物、风俗民情……无不与故事情节的展开,武技较量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作品题旨的展示,相融合渗透,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使人叹为观止。它们构成了新派武侠小说的一大优势,从而使自己在中华民族和海外华人社会中深深扎下根来。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武侠小说与香港武侠小说的发展,双方内容特色自成一格。香港武侠名家金庸、梁羽生等的武侠作品,其创作背景多与中国历史紧密结合,作品中的历史痕迹相当浓厚;而台湾武侠作家或许是基于当时政治禁忌的关系[4],或许是作者个人对武林世界、对中国的想像不同,作品的创作背景少与中国历史相结合,故事的历史背景模糊,注重故事情节的奇诡曲折,较偏于奇情武侠。

随着时代发展,武侠小说继续风靡于海内外华人文坛,至今读者仍热忱未衰。兼且由于电视、电脑相继普及,武侠小说超越了以往只以文字符号作为表现手段,更以多元、多种的符号形式,配合声音、彩色画面、彩色图片、动作等,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武侠热潮,诸如最近风行的电脑游戏软件、武侠漫画、武侠电影、武侠电视剧等都是。

武侠作家李凉,外号谐趣小王子,红也匆匆凉也匆匆

读者很自然会认为李凉的小说没必要细究,也因此李凉小说的阅读感非常畅快,非常轻松。大量读者之所以迷上李凉,是可以理解的。

这么红的李凉小说为什么凉了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时代的发展,武侠整体没落了。现在几个人看武侠小说啊?

但李凉之所以凉得那么快,之所以比不上金庸古龙的保值,就是因为李凉小说缺乏深刻的东西。换句话说,“成也谐趣,败也谐趣。”

高级的幽默感可以经久不衰,而迎合市场的谐趣往往随波逐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声觅迹。

有网友评价说:“李凉的小说就是快餐文,看过了就忘了,没有什么回味的余地。”在李凉活跃的年代,很快就有黄易小说的崛起,相比传统武侠更宏大的背景与故事,将李凉的“小打小闹”彻底打翻在地,更带动了网络小说的萌芽与发展。

标签: